國新辦就改革規劃08靠設計影像許可、用地審批和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舉行新聞發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c6fc535c8f1.36311861.

.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9月20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模型聞發布會,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介紹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改進國土空間規劃審查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改革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和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局長劉國洪先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負責人燕琴女士。

下面請趙龍先生作介紹。

2019-09-20 10:00:12

趙龍: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近期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集中推進兩項改革:一是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這主要是面向企業和群眾;二是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這主要是面向地方人民政府。在此,我向大家簡要作3點說明。

2019-09-20 10:05:36

趙龍:

第一,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與廣大企業和群眾利益直接相關。機構改革前,由于規劃職責分屬不同的部門,行政相對人需要向兩個部門分別申請城鄉規劃許可和建設用地審批,其中很多內容高度相近,客觀上存在同類事項多頭審批、重復審查、交叉審查、流程復雜等問題,增加了企業和群眾的負擔,影響了投資落地的效率。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主體場地佈置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為改革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創造了條件。自然資源部黨組在廣泛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著眼于實現職能優化協同高效、便民利企,著眼于解決規劃許可、用地審批中的“堵點”“痛點”,出臺了《關于以“多規合一”為基礎推進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通過“3個合并”“1個簡化”,即,合并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準,多測整合、多驗合一,簡化報件審批材料等,進行了流程再造,完善了便民措施。改革后,審批事項將大幅度合并精簡,報件材料將大幅度減少,審批時間將大幅度壓縮,同時也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浪費,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降低行政相對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方便投資落地。《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社會公眾給予了積極評價并充滿期待,堅定了我們推好這項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2019-09-20 10:06:14

趙龍:

第二,包裝盒改革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提高效能,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機構改革前,報國務院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都超過100個,同時審查中存在著事權不清、內容過泛、技術爭論多等問題,導致審查時限過長,有的規劃甚至批準之日就是到期之時,嚴重影響了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為解決上述問題,自然資源部對規劃審查報批制度進行了改革,并下發了《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則,一是報請國務院同意,減少報國務院審批城市數量,除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及國務院指定城市的規劃由國務院審批外,其他城市均由省級政府審批。二是壓減審批內容,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國家層面主要負責對國家需要管控的內容進行審查:包括規劃的目標定位;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的劃定與落實以及體現區域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包括建設用地規模、開發強度、用水總量和強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公共空間等主要控制性指標;包括城市、區域間的空間格局及相鄰關系等;其他由地方負責審查。三是大幅縮短審批時間,將審查時間由過去3年甚至更長時間,壓縮到半年左右。以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權威性,促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09-20 10:07:06

趙龍:

第三,要務實協同推動改革落地見效。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的重要成果。目前,改革的任務、要求、實施路徑已經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我們將加強指導,搞好培訓,督促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細化責任,保證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達到便民利企、群眾滿AR擴增實境意的實際效果。同時,鼓勵地方進一步探索實踐,及時發現并研究解決影響審批效率、不便民的問題,不斷改進提高。在改革審批制度同時展場設計,堅持放管結合、放管并重,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動用大數據、遙感影像、空間規劃“一張圖”等先進技術手段,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嚴肅查處懲治規劃實施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希望通過這些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制度方面的改革,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9-09-20 10:07:28

襲艷春:

感謝趙龍先生的介紹。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

2019-09-20 10:07:4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請問趙龍副部長,剛才提到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在內容上高度相似,請問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改革?

2019-09-20 10:08:23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這兩項改革,一個是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一個是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報批制度。改革有兩個大背景:第一個背景,《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第二個背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參展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這兩項改革都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的。

大家知道,過去的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分散在兩個部門,規劃許可在規劃部門,用地審批在原來的國土部門。規劃許可依據的是城鄉規劃,用地審批依據的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同時各自形成了一套審批體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機構改革,中央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做了兩個決定,活動佈置第一個決定是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融合為一個規劃,叫做“國土空間規劃”,實現了“多規合一”。

第二個決定是組建了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的職責。在這個背景下,機構和職能整合以后,我們也對原有的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進行了系統梳理。在梳理和調研中,以及跟企業接觸中發現,這兩項審平面設計批制度確確實實是高度相似的,包括審批的形式和審批的內容。舉個例子,在項目立項之前有兩項前置審批,一是規劃的選址,二是用地的預審。規劃選址主要是解決項目能不能在這兒選址的問題,用地審批主要是解決能不能拿到這塊地的問題。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兩項都是所在項目能不能在這個空間落地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回事兒。但是,因為原來是屬于不同的體系,所以大家要在不同的部門之間進行申請、審查和報批,產生了大量的重復和浪費。所以,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對兩項審批制度,即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進行系統梳理,凡是能夠合并成一塊的、高度相似的,我們都進行了合并,這就形成了“3個合并”和“1個簡化”,目的是方便相對人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

您剛才提到為什么這個時間開展這項改革,實際上是三句話:第一,全面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這兩項改革創造了條件。第二,這兩項改革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自然資源領域具體的重要成果。第三,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英明和正確,對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謝謝。

2019-09-20 10:10:43

中國新聞社:

您剛才提到“多審合一、多證包裝設計合一”改革的核心是“3個合并”和“1個簡化”,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謝謝。

2019-09-20 10:27:17

趙龍:

這個問題請燕琴女士作回答。

2019-09-20 10:27:33

燕琴:

實際上規劃用地的“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是我們對這項改革的一項簡述、簡稱,核心是把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相關手續和文書能夠合并的進行合并,能夠簡化的進行簡化,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相對人的成本,核心歸納為“3個合并”和“1個簡化”。

第一個合并是在建設項目立項階段,將原來由兩個部門發放、功能內容相近的,并且都是為了項目核準、備案前置條件的用地預審意見、活動佈置選址意見書合并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同時,還規定了對于使用已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進行建設的項目不再辦理用地預審。

第二個合并是在用地報批以后,將原來由兩個部門發放,內容高度一致的,均體現政府對行政相對人監管關系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批準書合并,形成新大圖輸出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同時,也考慮行政相對人的需求,從方便行政相對人的角度,對于劃撥土地,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劃撥決定書同步辦理、同步核發。對于出讓土地,在簽訂出讓合同時,同步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個合并是多測整合、多驗合一。在機構改革前建設用地審批、城鄉規劃許可、規劃核實、竣工驗收和不動產登記,這些環節都需要開展測繪,且不同環節測繪成果的要求和標準都不一致,測繪成果不能通用,相對人也需要向多個部門多次提交不同的測繪報告,這樣既增加了行政相對人支出成本,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因此,這次改革要求“多測合并、聯合測繪、成果共享”,特別強調原則上不得重復審核和要求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多次提交對同一個標的物的測繪成果,確有需要的,可以進行核實更新和補充測繪。

另外,在機構改革前,項目竣工驗收涉及規劃核實、土地核驗、不動產測繪等多個驗收事項,這些都分設在不同部門,增加了辦理的難度。這次改革提出,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將上述核驗事項合并為一個驗收事項。我們在調研浙江省的時候,浙江省介紹他們首先在杭州和義烏實現的多測整合,就是把土地核驗、規劃核實、綠地核實、人防核實、消防核實、地下管線核實和房產測繪,這七項測繪事項合并為“綜合測繪”一個事項,房地產竣工測繪由原來的30-60個工作日大幅地壓縮到15個工作日,常規的工業項目由原來15-3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

“1個簡化”是指簡化報件審批材料,這次明確規定,除法定的批準文書和證書以外,地方自行設定的各類材料一律要取消。同時,要加大信息共享力度,能夠通過政府內部信息共享取得的資料,不得要求行政相對人提交,前期已經取得并且沒有變化的材料,也不得要求重復提交。核心就是不能增加行政相對人的負擔,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謝謝。

2019-09-20 10:27:47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

“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如何讓群眾和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謝謝。

2019-09-20 10:35:57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在剛才燕AR擴增實境琴同志的回答基礎上做一個補充。這次的改革特別是“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我們評估是為了達到兩個效果:一是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政策制定和實施監管。

第一,便民利民方面包括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以后,行政相對人或者辦手續的人不需要因為同一個事項在兩個部門間來回奔波。過去是規劃要去辦個手續,用地要去辦個手續,至少在兩個部門間來回奔波。據我了解,有的企業為了加快進度實際上是兩套班子,一套班子在跑規劃,一套班子在跑土地,苦不堪言,大家也很有意見。實際上這兩項是高度相似的,所以這次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是減少人的投入和精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二是同一個事項只辦一個證件就可以了。過去規劃許可要辦一個證,用地審批要辦一個證,企業看似拿了好幾個證件,但這些證的效用是一致的。三是剛才提到的測繪方面,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到進行驗收等等,整個基本建設投資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測繪,我們也統計了一下,大概有經典大圖將近15項需要測繪。過去主要的問題是測繪的標準不統一,同一個事項一個部門測繪了,或者是一個事項測繪了,但不能通用到下一個事項,所以要多次測繪,這樣不僅浪費大家的很多精力,同時也增加了很多成本。驗收方面,過去涉及到規劃和土地的驗收有三個,第一個叫規劃核實,第二個叫土地核驗,第三個叫不動產測繪。這三個驗收實際上也是高度相似和一致的,這次也把它們合并到了一塊。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地方為了規避責任,自設了很多要件和審查內容,把報件增加,把流程做的復雜,這次也明確規定法定要件以外的要件和程序一律取消,這是一個硬性規定。從這方面來講,這次“多審合AR擴增實境一、多證合一”,可以說解決了營商環境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大家辦事很不方便,投入大量物力財力的問題,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二,在減少行政資源浪費方面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國一直在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使政府從具體VR虛擬實境的、繁瑣的、微觀的行政審批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多的進行法律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同時加強對各項事務的監管,從而打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一個事項多個部門審批或者一個事項分成多個審批事項,本身就是對公共資源或者政府行政資源的巨大浪費,大家都陷入具體日常的審批事務中,也很難有精力靜下心來研究一些在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和整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制度設計、政策體系、法規完備方面的研究。所以,通過這次改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府真正應該做的職能和事項中來。

這項改革在向社會公眾廣泛征求意見過程中,大家的評價還是比較正面的,特別是企業、公眾和自然資源系統,對這項改革都充滿了期待,也增強了我們推進這項改革的信心。但實事求是的說,改革的效果還是需要在實踐中體現,這是我們經過評估以后,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和效果,但是真正的實際效果怎么樣,我們還會跟地方的同志一道,及時跟蹤改革的進程、評估改革的成果,如果發現跟我們的預期有差距的話,我們還會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梳理,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盡快地加以解決,以切實達到我們希望達到的便民利民、優化營商環境、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切實減少行政互動裝置資源浪費的效果。謝謝。

2019-09-2大圖輸出0 10:37:14

經濟日報社記者:

過去規劃審查報批時間特別長,所以頗受詬病,剛才趙部長也提到有時批準之時就是到期之日,這次改革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謝謝。

2019-09-20 11:01:03

趙龍:

這個問題請國洪同志回答。

2019-09-20 11:01:20

劉國洪: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趙龍先生給大家介紹了,這輪機構改革之前,涉及國土空間的規劃主要有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還有一些和空間利用相關的專項規劃。按照中央的要求,將這些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以后,實現了“多規合一”,重復規劃、內容沖突、多頭管理的狀況相信會得到根本的改變。在構建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過程中,我們也針對原來規劃審查報批過程當中存在的事權不清、內容過泛、技術爭論多、審查周期長等突出問題,同步改革了規劃審查報批制度,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報請國務院同意后,減少由國務院審批城市的數量。原來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包裝設計批的城市分別是10廣告設計8個和106個,都比較多。新規劃體系構建以后,由國務院審批國土空間奇藝果影像總體規劃的城市范圍僅限定在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以及少數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當中重要的節點城市,和需要對重要資源進行特殊保護的城市,其他城市的規劃由地方人民政府來審批。

第二,分級審查備案,簡化審查內容。我們將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分級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審查備案制度,同時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今后由國務院審批的規劃,國家層面只對國家需要管控的內容進行審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規劃的目標定位;二是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的劃定和落實情況,體現地方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保護體系;三是建設用地的規模、開發的強度、用水的總量以及強度、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公共空間等主要控制性指標分解落實情況;四是城市、區域間的空間格局以及相鄰關系等等。其他內容由地方負責審查。

第三,優化審批程序,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原來無論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還是城市總體規劃,都對規劃大綱和規劃成果這兩個環節進行審查,新的體系構建,我們考慮把兩個環節合并成一廣告設計個,今后只對規劃成果進行審查。同時我們優化審批流程,改進審查機制,大幅縮減審批時間,將報國務院審批規劃的審查時間壓縮到半年左右。

通過上述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有三個方面:一是大幅縮減審查時間,提高審批效率和行政效能;二是提高規劃時效性,能及時發布實施,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能夠及時落地,積極順應地方對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修復的訴求,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防止出現規劃審批一拖兩三年,有的甚至規劃批準之日就是規劃到期之時,嚴重影響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么多,在此謝謝您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2019-09-20 11:01:34

趙龍:

我補充兩句。過去的規劃審查,剛才國洪同志講了,我們感到主要的問題包括:一是事權不清,中央到底管什么和地方到底負責什么,經常是在中央層面審查時把地方自主能夠確定的也審查了。二是指標過多,指標實際上是跟事權劃分緊密聯系在一塊的,很多指標地方完全是可以決定的。三是經常陷入技術性的爭論,比如一個城市發展的布局到底是向東還是向西,甚至到底是在哪布局什么,這也往往進行審查,造成的問題是大家不斷的爭論,有些是仁者見仁、智VR虛擬實境者見智的事情,這樣就把審查時間延長了。這次改革原則很明確,你管什么就批什么,規劃自上而下編制,中央政府需要地方怎么落實國家戰略、落實國家意志,把這些指標和內容作為審查要點,至于地方怎么發大圖輸出展,地方怎么按照中央的管控目的和戰略來進行發展,由地方來自主決定。這不僅僅是效率的提高,更是管理思路的變化。中央審什么實際上就是幾個方面:一是規劃的目標;二是管控的邊界,比如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還有區域內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自然、歷史、文化的保護體系,這些要求是不是都落到規劃上了;三是一些重要的指標,比如水的問題、建設用地規模的問題等等。還有一些相鄰關系,區域協同發展,這個城市和相鄰城市的關系,不能把自己的規劃影響到其他區域。這些是需要重點管控的。

這里面還含著一個想法,我們相信地方人民政府是希望把空間規劃編制好的,而且是希望編制出一個促進高質量發展、滿足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管理的規劃。在這個前提下,中央把中央該管控的事情管控好,同時給地方更大的自主權,在空間布局上結合地方實際進一步優化。按照這個理念和思路改革規劃審查報批的程序和體系。我就補充這么多。

2019-09-20 11:02:01

中國日報記者:

改革需要上下聯動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我的問題是,自然資源部對于地方推動落實改革方面有什么具體要求?謝謝。

2019-09-20 11:03:23

趙龍:

謝謝你的提問。我非常贊同你說的這句話,改革是攤位設計需要上下聯動的。作為中央政府或者自然資源部來講,我們主要的任務是制定政策、明確規則,具體的還需要我們和地方共同努力來細化落地。借此機會,給地方特別是自然資源系統的同志,就這兩項改革提出一些要求。

第一,強化改革意識。這一次的兩項改革,目的、目標、任務和路徑是明確的,下一步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要把它落細、落地,能夠確確實實取得實際效果。同時我們也在考慮,畢竟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所以我們希望各個地方的自然資源VR虛擬實境主管部門,只要是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只要是對優化營商環境、便民利民措施有利的改革舉措,都可以進行大膽的試、大膽的改革,特別是在審批制度改革方面,進一步提高效率、進一步便民利民,這方面我們部里堅決支持,我們也會及時總結大家在改革中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及時上升到國家層面在國家推廣。這是第一點,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精神,強化改革的意識,有改革的本領和方法,保證這件事情的落地。

第二,地方要盡快制定實施細則。這次關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文件,對中央事權的事項進行了明確,對于地方事權的一些事項,地方要按照《通知》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細則。在梳理過程中我們發現,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兩者之間有一些審批層級不一致的地方,國家層級和地方層級不一致的地方我們已經解決,省一級的層級和市縣一級的層級不一致的地方也請各地通過制定細則把它進一步明確,從有利于優化高效的角度把它落實。所以各地要根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