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台包養經驗百年:海內漢學的奉獻

作者:

  本年6月22日,是敦煌躲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日。這個日子就像一道無形的動員令,從蒲月份以來,國內的學術界舉行了一系列的學術會議、演講、展覽、座談,鉅細媒體更是乘機炒作,報刊雜志下面“敦煌”、“躲經洞”等字眼撲面而來,應接不暇。國內媒體的炒作,年夜有幫助中國學者奪回“敦煌學中間”的氣勢。但頭腦明白的學者,天然了解“敦煌學”的胸無點墨,不成能由中國學者包辦,所以,在北京、噴鼻港、敦煌包養網 三地接連召開的紀念敦煌躲經洞發現百年學術討論會上,大師依然強調季羨林師長教師在北京會開幕式上所說的話:“敦煌在中國,敦煌學活著界。”

  雖然說“敦煌學活著界”,但我們在豐富多彩的報刊上,卻很難看到有關海內敦煌學的報道,能夠由于本年是千禧之年,有關的會議較多,所以在國內召開的敦煌學會議上,沒有聽到太多的國外同業的聲音。今朝,百年紀念的熱潮已經過往,筆者包養 覺得有需要介紹一下近年來海內漢學界在敦煌學領域的貢獻,以便接收此中的優秀結果,明確本身所處的地位,活著界范圍內新的學術潮水中推進敦煌學的進一個步驟發展。

  近年出書的幾本包養 敦煌學專題論文集或雜志的專號,可以代表海內敦煌學的最新結果。

  法國漢學界是海內敦煌學的一個“為什麼不呢,媽媽?”裴毅驚訝的問道。重鎮,既有伯希和所獲的豐富躲品,又有雄厚的研討傳統,從沙畹以來的漢學年夜師,如伯希和、馬伯包養網 樂、戴密微、謝和耐,以及躲學、中亞學的頂尖人物,都對敦煌學有或多或少的貢獻。70年月以來法國科研中間敦煌學研討組的成員,發揮集體的優勢,陸續編輯出書了《法國國立圖書館躲敦煌漢文寫本目錄》和五本敦煌學論文集。1998年,以應用敦煌資料研討“書籍考古學”著稱的戴仁(J.-P.Drege包養網 )傳授就職法國遠東學院(EFEO)院長后,加倍鼎力推動法國甚至歐美敦煌學的發展。他一方面邀請有成績的american、japan(日本)、中國的敦煌學研討者到巴黎講學,一方面編輯出書敦煌學專題研討文集。

  199包養 9年,戴仁主編的《敦煌繪畫論集:伯希和包養網 包養 與斯坦因搜集品中的紙本白畫與繪畫研討》(Images de Dunhuang. Dessins et peintures sur papier des fonds Pelliot et Stein)由法國遠東學院出書,此中收錄了蘇遠鳴(包養 M.Soymie)、胡素馨S.E.Fraser)、戴仁、太史文(S.Teiser)、艾麗白(D.Eliasberg)的文章,胡、太史兩位是american學者。本書內容觸及敦煌繪包養網 畫的圖象學問題、藝術家的畫稿與畫樣、插圖本寫卷、繪本《十王經》、敦煌卷子上的涂抹亂畫,這些論文研討的對象有別于敦煌躲經洞出土的優美彩繪絹畫,但卻是研討藝術創造過程中不成或缺的方面,其結果有助于對敦煌藝術基礎內涵和產生過程的認識。

  本年,又出書了由戴仁主編的法國遠東學院法英雙語刊物《遠東研討紀要包養 》(Cahiers de Extreme-Asie)第11卷“紀念敦煌躲經洞發現百年敦煌學新研”專號,集中發表了八篇文章,此中有法國學者蘇遠鳴、戴仁、穆瑞蓮(C.Mollier)、童丕(E.Trombert)、茅甘(C.Morgan)等人關于敦煌繪畫的供養者、《年夜隨求陀羅尼》和晚期印刷術、釋教對道教“廚”觀念的接收和應用、敦煌寺院和尚飲酒問題包養網 、東南地區的占卜、躲文史書等方面的論文包養網 ,以及中國學者(即筆者)關于躲經洞性質和封閉緣由的論文。

  這兩本論文集的出包養網 書,體現了今朝法國學者關注敦煌的問題點和研討程度,表白法國依然是海內包養 敦煌學的重鎮,並且繼續擁有與包含中國學者在內的各國學者一起配合的廣闊胸襟。

  英國圖書館和博物館是加入我的最愛敦煌文獻和繪畫更為豐富的處所,是以,英國在很長時間里也擁有像魏禮(A.Waley)、恒寧(W.B.Henning)、貝利(H.W.Bailey)這樣的收拾敦煌繪畫和漢文、粟特文、于闐文文獻的大師。但是,近一二十年以來,除了韋陀(R.Whitfield)傳授對敦煌繪畫研討的貢獻外,有關敦煌的研討結果甚微。可是,在英國圖書館漢文部主任吳芳思(F.Wood)博士的推動下,不僅促進了中英雙方一起配合編印15卷本的年夜型圖錄《英躲敦煌文獻》,還把包養 《英國圖書館館刊》(The British Library Journal)第24卷第1期(1998年春季號,實為1999年出書)的年夜部門篇幅,給了敦煌學研討。在相當于敦煌學專號的這一期上,英國學者的貢獻重要是魏泓(S.Whitfield)博士討論九世紀當局禁令下歷日印行的文章,和韋陀傳授對四幅英圖所躲未刊夏布畫
的研討。別的兩篇重要的文章出自曾經在英圖從事收拾研討任務的中國學者,一篇是蘭州年夜學王冀青師長教師關于新發現的斯坦因第四次中亞探險所獲文書的照片(留在新疆的原物生怕已經流失),一篇是筆者關于未刊敦煌殘卷(S.6981號以后)中主要的典籍和文書的介紹。

  相對而言,英國對于敦煌學的貢獻,是附設在英國圖書館的“國際敦煌學項目”(Th包養網 e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簡稱IDP)正在盡力于把英圖甚至全世界所躲敦煌文獻數字化的任務。今朝,我們已經可以在http://idp.bl.uk這個網址上,看到斯坦因敦煌和新疆所獲部門文書包養網 的清楚照片,這個項目標實施,不僅有利于敦煌文獻原卷的保護,也便于各國學者對敦煌資料的應用。別的,該“項目”在“通過國際一起配合以促進敦煌文明遺產的研討和保護”的宗旨思惟指導下,從1993年以來,聯合世界各國加入我的最愛敦煌吐魯番文獻的單位,在倫敦、巴黎、柏林、圣彼得堡等地,陸續召開了屢次以敦煌和中亞寫本的保護為主題的小型會議,對于敦煌寫本的保護和研討都產生了推進感化。在英、法召開的兩次會議的論集已經出書,前者題為《敦煌吐魯番論集:中亞現代文書的內涵與保護》(Dunhuang and 為此,親自前往的父親有些惱火,脾氣也很固執。他一口咬定,雖然救了女兒,但也敗壞了女兒的名聲,讓她離異,再婚難。 .Turfan. Contents and Conservation 包養網 of Ancient Documents from Central Asia, London 1996),后者題《敦煌與中亞寫本的保護論集》(Conservation des manuscrits de Dunhuang et d’Asie centrale, Paris 1998)。此外,英圖還出書了用科學手腕研討敦煌寫經紙上的黃檗的專著(P.J.Gibbs and K.R.Seddon,B包養網erberine and Huangbo: Ancient C包養 olorants and Dyes, London 1998),今朝正在編輯1997年英圖召開的有關“敦煌偽卷”會議的論文集。

  一貫以敦煌學作為其東洋史學驕傲的japan(日本)學術界,當然也不會輕易錯過敦煌躲經洞發現百年這個機會。japan(日本)東方學會的西文刊物《亞洲學刊》(Acta Asiatica)第78號,作為“敦煌包養網 吐魯番研討”專號在本年3月份出書,這顯然是japan(日本)學術界特別展現的他們為百年敦煌所奉獻的結果。這本專刊由資深的唐史和敦煌學專家池田溫傳授主編,所收的四篇論文是:百橋明穗對莫高窟晚期洞窟的探討,森安孝夫有關沙州回鶻與西回鶻王國關系的新認識,高田時雄談敦煌的多語言應用問題,吉田豐報告日德兩國學者一起配合研討吐魯番出土伊朗語寫本的初步結果,即應用對寫本漢文一面的比定結果,來幫助綴合考釋另一面的包養網 粟特文、中古波文雅文獻。最后是池田溫介紹近年japan(日本)敦煌吐魯番研討的文章,附有詳細的論著目錄,表白japan(日本)的敦煌學研討,遠比這里所發表的四篇文章要豐厚
得多。而之所以發表這四位學者的文章,編者在序文中絕不掩飾地說,他們是明天活躍在japan(日本)敦煌吐魯番研討前線上的學者,“盡管四篇論文所觸及的范圍無限,但讀者將能看到現在專門從事敦煌吐魯番研討的japan(日本)學者,對于敦煌當地的工作甚至比中國外鄉的學者更富有廣博的知識,同時他們對相關的西文論著也了如指掌。”我們讀過這幾篇文章之后,覺得這句有些難聽的話并非虛言。

  本年5月份在東京舉行的第45屆國際東方學者會議,把“敦煌吐魯番研討分會”列為今年度會議的重點之一,也同樣是japan(日本)東方學會紀念敦煌躲經洞發現百年的舉動,這在掌管這場分會的池田溫傳授的開場白中說得很明白。在這個表白japan(日本)東方學國際性的會議上,有japan(日本)、土耳其、american和從中國特邀的一位學者發表研討結果,而分組會的掌管人和評述者,則是japan(日本)新一代的敦煌吐魯番研討的中堅人物—-森安孝夫、武內紹人、吉田豐、荒川正晴、白須凈真、町田隆吉等。過往中國學術界盛傳japan(日本)學者藤枝晃在1980年說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japan(日本)”的話,不論此話是誰講的,確實刺中了中國學者的痛處。明天,japan(日本)學術界特邀中國學者到他們的最高學術講壇上發言,當然是值得高興的工作,但面對一個個富有實力的japan(日本)敦煌學中堅,特別是躲學、粟特等方面的研討結果,我們依然不要忘記“敦煌學在japan(日本)”這句激勵過許多中國學者奮發上進的話語。

  除了這幾本包養 集中反應海內敦煌學研討結果的論文集,專題研討的論著還有良多,海內學者沒有中國學者那樣強烈的紀念躲經洞發現百年的意識,而他們見長的胡語文獻也不是包養 趕時間就能夠做得出來的,是以,讀者要想清楚海內敦煌學的情況,是要不斷地追蹤學術刊物和新書,只憑介紹是難窺全貌的。

  雖然報紙的篇幅無限,我還是想就此談談一些感觸。

  第一是學科整合。海內敦煌學的一個特點,是研討人員未幾,但多種學科的學者往往聚集在一路,除了各自的研討外,分歧專業的研討者之間,有著較為廣泛的交通和互補,配合構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研討結果。我們可以在他們的論集中讀到藝術史和文獻學研討的分解之作,有漢語和躲語、伊朗語文獻彼此發明的考訂,有通包養網 過藍玉華愣了一下,蹙眉道:“是席世勳嗎?他來這裡做什麼?”物質文明的探討而上升到精力文明問題的研討。敦煌保留的資料類別非常豐富,也是多學科綜合研討的極佳素材,但國內研討者眾多,各自構成了考古藝術、歷史文獻、語言文學的圈子,跨學科的交通反倒少了。

  第二是國際一起配合。歐美、japan(日本)的敦煌學研討,都非常強調國際一起配合。國內敦煌學界同仁也同樣清楚這一點,但由于國際一起配合需求較多的資金投進,這就限制了中國學者的手腳,除了敦煌研討院得天時之便,與國外學術機構就保護和研討進行了多項一起配合外,普通包養 的研討者年夜多數是以個人成分參加國外學術機構組織的國際一起配合項目。下面介紹了法、英、日等國學者應用論集、會議等方包養 法促進的國際敦煌學的一些一起配合結果,今朝正在進行的american芝加哥年夜學巫鴻(Wu Hung)傳授掌管的“漢唐之間的藝術與考古”項目、american東南年夜學胡素馨傳授掌管的“釋教寺院的財富與世俗供養”項目、法國高級實驗研討院馬克M.Kalinowski)傳授掌管的“中古中國的占卜、科學與社會”項目,都是由國外基金會或年夜學支撐的包括敦煌學內容的研討項間和精力提水。目。

  第三是電腦網絡。應用電腦和網絡可以推進敦煌繪畫和文獻的保護,促進敦煌學的研討,加快敦煌學研討結果的傳布,其優點已為國內外學人明白地了解,但在這個表現學術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新領域里,海內敦煌學者走在了後面。英包養網 國圖書館“國際敦煌學項目”的敦煌寫本上網計劃,是繼縮微膠卷、《敦煌寶躲》、年夜型圖版印刷之后,更清楚地展現敦煌寫來源包養 根基貌的最包養網 新方式,由于電腦的縮放效能,網上的圖版,將更有利親的未來,改變了母親的命運。是時候後悔了?于學者對原雪霸道的說道。卷的釋讀和研討。特別是寫本的復本量較年夜的敦煌文獻加入我的最愛單位,如中國國家圖書館,應當盡快考慮上網問題,因為紙本圖書印刷的計劃,耗時費錢,完整出書不知要比及何時。敦煌研討院與american梅隆基金會(Mellon Foundation)一起配合,正在把一些敦煌石窟攝影后輸進電腦,開了一個好頭。中國學者在文字校錄上有絕對的優勢,其結果應當早日數字化,并盡快占據國際網絡空間。

2000.10.1

附記:《光亮日報》2000年10月20日《歷史周刊》發表時多有刪節。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